项目深观察 | 马岭河峡谷上的3座超级大桥

信息来源 :  贵州公路集团 作者 : 刘介宏 李欣然 发布时间 :  40次阅读

 万峰林畔,马岭河上,主桥合龙的金州大桥,在235米的高空云海中,悄然刷新着新的成长进度。

在建的金州大桥是兴义市马岭河峡谷上的3座超级大桥之一,另外两座分别为马岭河大桥、峰林大桥。它们均由贵州交投集团所属公路集团建设,是世界桥梁高度排名前百位的桥梁,也是马岭河峡谷景区的不可错过的靓丽景观。

三座并立而行的桥梁东连兴义市主城区,西接义龙新区,紧扼两岸同城化咽喉,联通着当地群众的生活与未来。

马岭河大桥:贵州第一座双塔斜拉桥

汕昆高速马岭河大桥.png

汕昆高速马岭河大桥

2010年建成通车的马岭河大桥,位于兴义市顶效经济开发区,于2006年动工建设,横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是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贵州境板坝至江底段重要控制性工程。

大桥全长1386米,主桥为155+360+155米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最大跨径360米,为双向四车道,桥面离水面241米,大桥在世界百座高桥中名列第90位。由公路集团承建的兴义岸,主塔墩高197米,建成时为同类型桥梁贵州最高墩。

作为贵州省首座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双塔双索面斜拉桥,马岭河大桥在施工中采用了多项技术创新,其中两项创造“贵州第一”,即:第一次在高墩及主梁中使用高标号机制砂粉煤灰混凝土、第一次采用塔梁并进施工工艺。

据大桥项目负责人介绍,以往高标号混凝土均采用外省河砂,运输困难且成本极高。针对这一难点,公路集团项目建设团队在混凝土中首次采用贵州常用机制砂,并添加粉煤灰,经多次试验确定混合料用量最优配合比,大大降低了混凝土建材成本,提高了高墩泵送混凝土和易性能,在贵州后期机制砂高标号高墩泵送混凝土施工中被广泛推广应用。

同时,大桥所探索运用的塔梁并进施工工艺,不仅解决了传统塔柱与主梁异步施工进度缓慢的实际痛点,还有效提高了施工工效,节省了近2个月工期,并为贵州后期桥梁塔梁施工提供了有益示范和技术参考。

汕昆高速马岭河大桥 (2).jpg

汕昆高速马岭河大桥

马岭河大桥的修建,让天堑变为坦途,缩短了马岭河两岸之间距离,还让作为景区的马岭河峡谷再添新景致。

峰林大桥:中国山区第一座大跨径钢混叠合梁悬索桥

兴义环城高速峰林大桥 (2).jpg

兴义环城高速峰林大桥

峰林大桥位于马岭河峡谷中段,于2018年3月开始建设,是兴义环城高速公路重点控制性工程,全长1163米,桥高361米,主跨采用550米悬索桥,为中国山区第一座大跨径钢混叠合梁悬索桥,在世界百座高桥排名中排名第16位。

峰林大桥穿越马岭河峡谷风景区内,毗邻兴义市万峰林风景区,下方河水澄碧,两岸青山叠翠,施工区域地势陡峻、喀斯特地貌发育明显。施工条件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成为施工中的最大难点。

大桥建设之初,公路集团第六工程公司项目建设团队就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专门成立环保领导小组,认真落实环保责任制。施工过程中,建设者始终坚持最低程度的破坏、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大力度的恢复,对于施工用地外的植物做到坚决不砍、不折、不挖,尽可能地减少原生态的破坏。施工便道硬化完成后,项目部专门在道路外侧设置兼做防护措施的绿化池,因地制宜种植了兴义市花三角梅、芭蕉树等多种草木花卉,为道路增亮添色、美化环境,同时还起到行车安全诱导作用。

与此同时,高桩承台施工工艺、大孔径、挖孔桩汽车吊配合龙门吊出渣工艺、峡谷陡坡溜管出渣工艺等创新工艺的应用,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还减少施工便道征地、有效守护了峡谷周边的山体与植被。其中大桥主塔中横梁采用的装配化预制吊装工艺为中国首例,解决了提升系统精准就位、提升过程对主塔塔偏影响、提升就位后湿接缝混凝土的防微裂控制等方面技术难题。

预制横梁提升工艺在兴义环高峰林大桥成功运用.JPG

预制横梁提升工艺在兴义环高峰林大桥成功运用

“我们追求的‘品质工程’不仅要达到内实外美的效果,更要做到路景相融。”时任项目副经理的侯云江表示,接受项目建设任务后,全体参建人员就将“绿美建造、科技兴环”的设计理念作为峰林大桥一以贯之的建设追求,致力于将峰林大桥建设为一座功能性、艺术性、观赏性俱全的景观桥梁,努力将其打造为马岭河峡谷上的一处好景致,让过往司乘人员充分体验“车在景中走、人在画中游”的美好享受,推动地方交通旅游融合发展。 

2021年3月,随着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投用,峰林大桥正式成为马岭河峡谷之上的又一打卡胜地。站在远处眺望,目之所及,全是绿色,因开挖而出现土表裸露的地方早已被草木覆盖。绵延的大桥犹如巨龙穿梭在层峦叠嶂里,群峰滴翠,桥树相映,仿佛是浑然天成,让人赏心悦目。 

兴义环城高速峰林大桥 (1).jpg

兴义环城高速峰林大桥

金州大桥:贵州省跨径最大的市政悬索桥

建设中的金州大桥与马岭河大桥并向而行.png

建设中的金州大桥与马岭河大桥并向而行

金州大桥桥区隶属于黔西南州兴义市和义龙新区,经过马岭河峡谷核心风景区,毗邻兴义市政街道,是连接兴义市和义龙新区的重要城市通道,于2020年初开始重建。大桥全长1600米,主跨450米,桥宽36.35米,桥高 235米,在世界百座高桥排名中排名第95位。

作为贵州省跨径最大的市政悬索桥,金州大桥桥体横跨马岭河峡谷,上跨车流如织的G324国道,是一座备受瞩目的地方民生工程,对生态环保、扬尘处治、涉路通行安全管理等要求极高。公路集团第六工程公司项目建设团队结合大桥实际,广泛开展技术创新,优质高效推进大桥建设进程。

在钢梁拼装过程中,利用两岸狭小的地形地貌合理布局,将常规龙门吊拼装方式改为灵活且不占用场地的吊车拼装,减少了对景区生态环境的破坏,使钢梁拼装施工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在钢梁吊装时采用可循环利用的装配式吊具,降低了后期钢桁梁吊装后吊耳割除焊渣引起火灾的风险,同时又节约了吊具钢材30余吨;为了降低缆索吊的吊装风险,改变传统的闭合口吊装方式,采用“C”字口吊装,节约了缆索吊装系统的制作成本。同时,针对缆索吊系统,建立集成电路操控室,全方位远程监控牵引设备运行,避免传统操作方式因指令不一导致的卷扬机对拉的风险,同时节约了大量的卷扬机操作人员与时间,实现吊装数字化、智能化。

金州大桥钢桁梁采用“C”字口吊装

不仅如此,项目建设者通过设置炮雾机降尘,应用监测设备对PM2.5等进行实时监控,采用T梁喷淋养护的同时减少扬尘,在工区种植树木、三角梅美化环境等方式,尽可能减少施工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达标,推动临建工程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工程实体与两岸山水有机融合。

“大桥桥面预留了人行通道,乘客在桥上不仅能体验“空中漫步”,还可以沿途欣赏马岭河峡谷的秀丽风光。”现为项目经理的侯云江介绍,金州大桥建成后,将成为贵州“桥旅融合”新晋“网红”景点。

金州大桥最新进度图.png

金州大桥最新进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