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交投集团所属桥梁集团参建的S60凤县至合作高速公路卓尼至合作段一期工程(简称:卓合高速)正式通车运营,结束了甘南藏族自治州无高速公路历史,对加强甘南区域路网密度、开辟向南的交通要道、加速构建交通主干道和经济大走廊,以及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快速融合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
桥梁集团承建的卓合高速公路一期项目第七标段全长8.15公里,涵盖路基、桥梁、涵洞等关键施工任务。项目位于甘南州临潭县和卓尼县之间,海拔高(平均海拔3520米)、气候严寒(年均气温4.6℃),交通不便,施工条件极为严苛。
为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在贵州交投集团的领导下,桥梁集团精心组织、靠前谋划,深入施工一线了解情况,研究制定一系列针对性解决措施;同时,项目建设团队快速理清工作思路,提振工作信心,找准以党建为引领,抓思想教育、团队管理、服务转变、业务提升的工作方向,拟定各项工作方案和内控管理措施,破冰开局。
党建引领破解思想问题
项目党支部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清明祭扫英烈、走古雅栈道“重走长征路”、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了解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在甘肃的奋战历史,学习革命英雄在战争中“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激发党员干部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同时发挥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的带头模范作用,从项目部室到施工现场,党员、青年坚守关键工程、关键阶段,立足岗位、团结协作、冲在一线。此外,根据项目施工实际,做好“送清凉”“送夜宵”等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参建人员在面对恶劣气候条件及其他不利因素时,依然能够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担当负责破解融入问题
面对语言沟通障碍、风俗习惯的差异以及高原地区工作与生活的挑战,项目组邀请了相关专家和教师,开展关于当地自然文化知识、高海拔气候环境健康知识的普及课程,以及低温冻土施工技术的培训,帮助项目人员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迅速适应环境,强化沟通交流,破难攻坚、融入扎根。
面对征拆工作开展难的问题,项目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载体,积极参与当地脱贫攻坚、抗洪救灾、疫情防控等工作。项目部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吸纳当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通过开设“扶贫夜校”和“扶贫车间”,让他们在工地边工作边学习;在甘南州舟曲县抗击泥石流灾情行动中,项目部组织人力、物力奔赴灾区,与当地群众团结奋战,成功打通进入灾区的“生命线”......这些举措获得业主单位和当地群众的高度评价,诠释了贵州交投人的责任与担当,为有效解决项目征拆、用工等打下了基础。
技术管理破解项目施工问题
为降低气候对路基施工的影响,项目部综合当地土质气候,不断调整原材料、机械设备和施工模板,通过搭建蒸汽养护系统,严控混凝土温度湿度;对原材料堆进行保温覆盖,降低雪、冻和潮湿的影响;对钢筋笼喷水泥浆进行防锈,确保施工质量。同时,管理人员轮流值岗,检查养生棚及锅炉保温情况,每日做好检查记录,做到时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各项施工始终处在“可控、在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