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14时20分,随着最后一节钢桁梁精准吊装到位由贵州交投集团投资建设所属桥梁集团、公路集团承建的“世界第一高”“山区第一跨”“横竖”都是世界第一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顺利合龙。
央视总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新社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日报等近百家全国主流媒体及全国省级广播电视台省会城市电视台新媒体矩阵全国联动,面向全球直播累计1000万人次观看获赞3000万次共同见证历史时刻!!!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安全总监陈健蕾出席合龙仪式并宣布合龙,安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石藩,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代乐,贵州交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韩洪举,桥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田洪松分别致辞。
省交通运输厅、贵州交投集团、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支队、省公路学会、省建筑业学会、贵州钢绳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黔西南州、安顺市交通运输局、贞丰县、关岭县人民政府等有关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
“横竖” 都是世界第一
花江峡谷大桥
是六安高速控制性工程
大桥全长2890米
主桥跨径1420米
桥面到水面高度625米
建成后
主桥跨径居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
桥梁高度居世界第一
被称为“横竖”都是世界第一
建成通车后
六枝特区至安龙县行车时间
将由原来的3小时
缩短为1.5小时
对助力贵州省经济发展
加快资源互通
促进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跨深山峡谷 于高空“捕风”
花江峡谷大桥建设过程中
为了保证大桥的抗风安全性
贵州交投集团项目团队
采用多普勒激光雷达
获取峡谷风的实测数据
开展风洞实验
深入分析大桥在不同风况下的反应
大桥钢桁梁采用
“水平导流板+上中央稳定板”
的综合气动措施
将大桥发生颤振和涡振
的风险降至最低
花江峡谷大桥猫道
被誉为“世界最高猫道”
为了实现猫道“乘风飞架”
项目团队在两个面网之间
设置横向走廊
让两条猫道实现“牵手”
通过猫道扶手绳、门架承重绳
及门架的安装,形成整个空间网阵
不仅能抵抗15级的飓风
还能承载58架C919国产大飞机
科技赋能 大桥建设提质增效
为确保主缆精准架设
保证大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项目团队采用
北斗动态精准定位技术
通过在主缆上安装北斗定位终端
实现对主缆三维坐标的实时动态监测
根据实时采集和分析
主缆位移、振动等大量数据
并进行动态调整
最终实现主缆毫米级精准架设
花江峡谷大桥
有三条智慧缆索
是在主缆索股内嵌入光纤光栅
对缆索成桥实时应变
和受力进行健康监测应力应变监测技术
在大跨径悬索桥上的运用属国际首创
智慧缆索还配套设置除湿系统
确保主缆内部湿度处在合理范围
有效保护主缆、防止锈蚀
延长主缆的使用寿命
为确保钢桁梁吊装又稳
又准项目采用自主研发、迭代升级至
第四代的智慧缆索吊装系统
在主塔下方设置了智慧控制中心
全桥设置了30余套高清摄像头
及各类监测传感器
通过高清大屏幕
可对吊装过程中的索力
位移、卷扬机健康情况
进行实时可视化、自动化
智能化监测、自动预警
有效保证整个吊装过程安全可控
日均1.5段 吊装2.1万吨
花江峡谷大桥
是超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
全桥共93个钢桁梁节段
梁段总重量达2.1万吨
大桥自2024年11月4日
开始首节段吊装
期间克服不利因素
以平均1天1.5段的吊装速度
用时2个月
完成全部钢桁梁吊装作业
向世界展现了
桥梁建设的“贵州交投速度”
贵州桥旅融合3.0样板
花江峡谷大桥
是贵州省“十四五”时期
桥旅融合重点项目
将打造
“以桥为目的地、
以桥为文化、以桥为场景”
的桥旅、体旅深度融合的特色项目
融入“旅游观光、民族风情
乡村振兴、桥梁文化、地质奇观”等元素
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集
“桥梁观光+桥梁运动体验+旅游服务”
为一体的桥梁融合综合体
贵州桥旅融合3.0样板
世界级旅游标识
当前,花江峡谷大桥总体建设进度达94%,预计2025年下半年建成通车,对推进贵州交通强国西部示范省建设、完善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结构,优化贵州西部地区纵向大通道,强化路网衔接,提高交通流转换效率,增强路网安全性和可靠性,构建区域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沿线地区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极大的改善沿线群众出行条件,服务推进沿线地区的资源开发、招商引资、对外开放、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互动高质量发展。
花江峡谷大桥合龙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