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旅融合 | 跨江跃岭 花江峡谷大桥首榀钢桁梁吊装纪实

信息来源 :  贵州桥梁集团 作者 : 万哲甫 发布时间 :  130次阅读

秋风送爽,贵州交投集团所属桥梁集团承建的花江峡谷大桥施工现场正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大桥首榀钢桁梁正在吊装。

花江峡谷大桥缆吊为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缆吊,梁段总重量达2.1万余吨,为全方位保障吊装作业的进程与安全,项目团队制定了全天候排班表,并牵头搭建大跨径一键式智能缆索吊装系统,采用北斗定位提升吊装精度,创新将物联网技术融入到钢桁梁吊装中,整合设备吊装资源,减少人工高空作业面,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促进安全生产,创下首个国内运用先例。

卯时·日升而作

天色微亮,花江峡谷大桥工区驻地已然热闹了起来。各式各样的早餐端上餐桌,师傅们就拥上来,拿馒头、盛豆浆、夹油条、煮米粉……不多时,走动的身影几乎占满了整个食堂,空气中夹杂着菜油的香气与喝粥吃粉的吸溜声。

image.png

技术员正在为班组民工开展班前教育

“今天是我们吊装第一榀钢桁梁的重要日子,大家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检查好自己的安全帽系有没有拴好,安全背带和安全绳要系好;在正式吊装前再仔细检查一遍自己的安全装置和设备指示仪表,一定要把自己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为施工班组开完班前教育后,李平安同往常一样整理起今天的工作图纸,熟练地背上挎包和同事们一起走向花江峡谷大桥主塔。

辰时·翻山越岭

花江峡谷大桥全桥钢桁梁共93个节段,钢桁梁由两片主桁架、两片主横桁架、一个节间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和下平联及部分附属构件组成,不同的构件来源于3处生产基地。

清晨的重庆是湿润的,大雾笼罩了位于重庆的钢桁梁生产基地,田红锐同往常一样早起到生产车间。作为一名现场技术员,转岗到生产车间做驻场代表于他而言是一次新的挑战,同时也是学习锻炼的机会。面对困难与挑战,田红锐义无反顾地选择奔赴向这个600公里外的陌生城市,将自己的宿舍定居在生产基地旁,时时刻刻盯紧出厂钢桁梁组件的质量。

image.png

技术员正在对生产出的钢桁梁进行质量检验

当重庆基地所生产的每一片钢桁梁组件在进行完油漆与附着力检测后,便开始了为期10小时的长途运输之旅,翻山越岭送至花江峡谷大桥施工现场。

巳时·严阵以待

伴随卷扬机的转动声响起,几十号人目不转睛地盯着第一榀钢桁梁随着吊索的牵引缓缓上升。正在进行的是花江峡谷大桥缆索吊机110%动载试验,目的是通过对试验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监测结果分析,判断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能否满足结构安全与各种吊装工况的需要。

image.png

花江峡谷大桥缆索吊机110%动载试验

现场的指挥声不断从对讲机中传出。“安全员注意盯好猫道高空作业安全规范,随时检查作业人员的安全背带与安全绳。”“技术员们守好卷扬机和跑车,时刻保障设备运转正常。”管理人员与工人们在花江峡谷大桥施工现场来回穿梭着,当现场负责人之一的王淞钰看到钢桁梁顺利运至桥梁跨中再完好无损地运回起吊点时,一颗提起来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因为本轮荷载试验顺利完成。

image.png

正在进行吊机荷载试验的AL1号钢桁梁

六安8标先后设立了14个“党员先锋岗”和6个“党员责任区”,项目经理吴朝明和副经理王淞钰所负责的“党员责任区”正好是在进行核心作业的花江峡谷大桥6号主塔处。像吴朝明、王淞钰这样坚守一线的党员、青年员工还有很多,他们在日复一日中学习、成长,清点安全设施配备是否齐全,巡视电路是否存在隐患……从施工图纸到标准规范,仔细开展安全巡查,严格把控每个环节。

午时·无微不至

天空中的云雾遮挡住了阳光,但依旧无法遮住六安8标全体员工的信念。不同于施工现场的热火朝天,项目部厨房里充满了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切菜、炒菜、盛菜,员工们井然有序地按照分工做着自己的工作。现场人员工作艰辛,后勤保障自然需要跟上,为了让员工们更有干劲,项目后勤组也不甘落后,张罗着各式各样的菜肴,再一点点装进饭盒,准时送至施工现场。当盒饭分发至现场工作人员手中,露出辛勤劳作后的微笑,每一个人都在为花江峡谷大桥的建成付出着。

image.png

工程师正在与吊装作业人员反复确认吊装方案

趁着间隙,六安8标工程科负责人欧阳松一边翻动施工方案、一边扒拉着手中的盒饭,同时与身旁的技术员们对早上的荷载试验进行二次复盘,“马上就要开始正式吊装了,早上试验时的参数我们都要记牢了,下午正式起吊后要盯紧每一个细节,不能出一点差错。”

申时·势如破竹

“花江峡谷大桥首榀钢桁梁吊装,正式开始。”一声令下,全体人员纷纷回到各自岗位,各司其职。此次吊装的钢桁梁长15.4米、宽30.5米、高8米、重约215吨,为了确保吊装过程中的可控性、安全性及稳定性,项目部研发了桥面吊机智慧监测平台,结合数字孪生方法,实现吊装过程起吊、移位、三维状态可视化,提升施工过程智能化水平,配备智能专家诊断系统,可实现过程中的故障实时警示与快速通知。

有了第一次荷载试吊试验,正式吊装就显得轻车熟路许多。花江峡谷大桥首榀钢桁梁在625米高空缓慢向前,同行的有负责调索的工人、有维持跑车运转的操作手、有紧盯吊装检测数据的技术员,一同伴着呼啸风声而在百米高空的猫道上昂首挺胸地大踏步向前迈出。

image.png

正在进行吊装运输的AL1号钢桁梁

“马上就要吊到中跨位置,卷扬机开始放慢速度,慢一点、再慢一点,好嘞,停!”对讲机中传出的指挥声叫停了钢桁梁的前进动作。

历经210分钟,当最后一处钢桁梁吊耳与吊索锚头连接完成后,项目经理吴朝明看向智慧检测平台传来的数据反馈,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随之而来的是成功后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