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张胜林荣膺“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信息来源 :  贵州公路集团 作者 : 黄煜雅 发布时间 :  1230次阅读

近日,贵州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扩大)会议在贵阳举行,会上对2022年“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进行表彰。贵州公路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胜林荣膺“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是贵州省交通运输系统唯一入选的科技工作者。

748A5730_副本.jpg

荣誉证书

1993年,张胜林从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毕业后就扎根一线,一直从事桥梁建设相关工作,先后参与和主持修建了江界河大桥、广州新光大桥、重庆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大小井特大桥、平塘特大桥等具有代表性的桥梁工程。近30年来,她始终坚守铺路架桥初心,勇担科技创新使命,为国家交通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先后荣获詹天佑奖、鲁班奖、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等国际国内行业大奖,获得2项国家级工法、5项发明专利,成为贵州交通建设者中最亮眼的巾帼英雄。

图片2.png

建设中的牂牁江大桥

为了让天堑变通途,在高山峡谷中架起“钢虹”,多年来,张胜林一直致力于桥梁施工技术研发。

张胜林参加桥梁建设的“处女作”——江界河大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在建设务川珍珠桥时,张胜林研究出不受地形条件限制、改善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成桥品质的成套施工工艺技术——负角度竖转施工工艺技术,有效解决了U型峡谷地形条件拱桥的施工难点,经科技厅主持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结论为“国际先进”。

图片3.png

张胜林在武道2标项目

张胜林参与建设的广州新光大桥,是世界首座飞燕式刚构-钢桁拱组合体系桥,该桥同时获得詹天佑奖和鲁班奖。

在担任项目总工建设重庆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的过程中,张胜林创新性地提出并成功运用“门式浮吊拼装钢围堰施工技术”,不仅在长江上创造了一个枯水期完成深水基础施工的新纪录,还获得了国家级工法。

在世界最大跨径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大小井特大桥和世界第一混凝土塔高的三塔斜拉桥——平塘特大桥等世界级工程建设及技术研究中,张胜林组织研发了一套缆吊与扣挂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桥梁缆吊和扣挂施工智慧化和精细化施工,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平塘特大桥主梁安装上行式悬桥工艺,丰富了斜拉桥的施工技术,荣获第38届国际桥梁大会(IBC)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

作为企业技术负责人,张胜林结合(原)花鱼洞桥具体的桥位,派生了“利用老桥建新桥,用新拱拆旧拱”的思路,提出了拆建一体综合解决方案,用最少的钱、最短的时间在原桥位“长出”一座新桥。花鱼洞大桥不仅成为了全国首创桥梁改建典范,还荣获了第39届国际桥梁大会(IBC)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

图片4.png

乌蒙山特大桥效果图

贵州公路集团在建的纳晴高速乌蒙山特大桥位于深切峡谷地带,两岸绝壁陡峭,大桥建设极其困难。张胜林提出了全新的桥梁结构形式——“钢桁-混凝土组合拱桥”,降低了结构自重,有利于山区拱桥装配化施工,拱桥“家族”又多了一种新的结构。

贵州公路集团在建的纳晴高速牂牁江大桥,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小大桥建设对风景区的影响,张胜林带领公路集团技术骨干,对大桥建设环境进行详细地调研和分析,开展技术攻关,按照“贵州省绿色示范工程”的标准建设,将施工噪音及扬尘降到最低,确保施工区生态文明安全。

张胜林正在指导建设中的贵州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3.6米,主跨1420米,建成后跨径居世界第十、山区桥梁居世界第一,其桥面距水面625米,将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面对巨大挑战和多项技术难题,张胜林带领公司技术团队多次到峡谷两岸和悬崖峭壁上实地勘察及调研,攻克技术难题。

图片5.png

张胜林进行技术指导

结合科研成果和工作经验,张胜林编著了《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补充预算定额》《贵州省瓦斯隧道预算定额》等多个标准,主持编制和完善了《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办法》《科技创新管理办法》《公路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图》《贵州绿色公路建设实施指南》等。

同时,张胜林还积极加强技术团队建设,培养人才队伍,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加强技术交流,广泛开展“传帮带”“师带徒”活动,先后培养了20余名高层次专家型骨干人才,为贵州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