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交通·望远镜③工地上的“发明家”

信息来源 :  贵平公司 作者 : 聂洪艳 发布时间 :  900次阅读

编者按: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铁飞驰、飞机翱翔……“跬步皆山”的贵州实现了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的跃迁,靠的是无数交通建设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多彩贵州网推出《交通·望远镜》栏目,通过记者镜头记录交通人的奋进瞬间。

1.png

高速公路的建成畅通离不开机械设备的高效辅助,也离不开为设备保驾护航的“设备医生”。

贵平高速15、16标全长16.72公里,主要工程包含隧道4座,桥梁25座。从小型的电钻到大型的架桥机,每天上百台机械在施工作业,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阳任红和他的同事日复一日穿梭在工地上,一边巡查检修,一边开展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2.jpg

今年50岁的阳任红94年毕业便进入贵州公路集团,扎根建设一线,潜心钻研机械维修技术。30年来,他默默坚守着匠人的精湛手艺和执着精神,解决了上万台机电设备故障,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

3.jpg

从一名普通机电维修工,到成为全国交通行业的“技术大拿”,阳任红付出了持续不断的辛勤努力。从小就喜欢研究机械的他,2008年一次隧道施工中,被移动台车砸伤小腿。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阳任红就反复思考,“工友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有个仪器能控制住起重机的移动,不就让大家施工时多了一道‘保险绳’?”

4.jpg

怀着这一份责任,出院后阳任红就开始查阅资料、绘制图纸、制作小样,并反复核算技术参数、重复试验。那段时间,他满脑子都是机械、工具、数据。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门式起重机脱轨防备装置》的发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5.jpg

创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积累相关知识,阳任红读了上百本机械方面的专业书籍,探索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钻研、试验。经过认真细致的摸索、实践和总结,他又先后完成《用于砼拌合机搅拌仓内作业的安全防护装置》《一种用于自卸车(翻斗车)的下斗提示装置》《施工现场配送油料用的加油桶》《施工电梯光电计数限位器》等研发,并得到广泛的推广及应用,他也因此成为了公路一线上的发明“专家”。

6.jpg

“我们遇到水环境施工时,水下灌注桩浇混凝土容易发生堵管,造成原材料浪费,所以这两年我一直在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虽然已获得不少荣誉,但阳任红从未停下发明创新的步伐,每当有了想法后,他就开始琢磨、钻研。正是由于自己的勤奋好学和单位提供的创新环境,这几年他不仅评上了助理检测师、二级建造师职称,有了自己的创新工作室,还在学习希望早日获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

7.jpg

开工以来,贵平项目公司也高度重视“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制定创优策划明确奖励机制,定期在全线20个标段组织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观摩学习等活动形式,为推进建设“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项目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的同时,也激发了一线职工创新潜力和创造活力。

8.jpg

“现在机械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快,在专注做事的同时也要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学习新技术。”阳任红说,自己将继续奋斗在岗位上,带动更多工地上的年轻人,通过创新创造为项目提质增效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