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耕牛相依相伴的和谐年代——网上见闻马儿为村民负重爬山有感

信息来源 :  赫六公司 作者 : 赵茂发 发布时间 :  1610次阅读

  

       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空前发展,手机已普及到家家户户,随着5G网络的加持,人们在网上冲浪得到前所未有的高质量体验。各种社交软件犹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琳琅满目。其中,抖音成为人民大众数一数二的爱好和选择。这不,一天我在抖音上看见一个视频,一位村民带着一群马,分别拉着长约10米的水管艰难地行走在盘山小路上的情景,让我情不自禁想起小时候我的家乡人与耕牛相依相伴、同甘共苦的点点滴滴和动人画面……

       众所周知,中国人喂养牛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喂养耕牛,主要用于耕地犁田,帮助人们完成农业生产任务;一种是喂养商品牛,主要用于市场交易,积累财富。农村喂养的牛绝大多数属于第一种类型,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我们当地喂养的耕牛与其他地方喂养的耕牛又有所区别,其他地方的耕牛只是在农忙时季配合主人负责耕地犁田,其他时间基本处于休闲状态,相对较轻松、安逸。由于我们当地位于城郊,除了要做好农业生产,各家各户还在从事手工作坊,做点小本生意。其中,最主要的项目就是推磨打粉。那时的农村没有什么机械设备,干活全靠苦力,推的磨基本上是用直径约1.5米长的大石磨子,动力主要是靠牛拉。因此,我们当地的耕牛就要比其他地方的耕牛辛苦得多得多。一年有4季12月52集(场),家家户户都在推磨,都要赶场,都做些买卖。每家每户根据自家实际情况推磨的频率有所不同,但每年每家推磨的次数都应该在100次以上。各家喂养的耕牛自然就要拉磨100余次,每次拉磨的时间大致在1.5~2小时(除了添加原料时间,一般中途不休息),耕牛每次拉磨结束都累得够呛,步入圈舍后都是睡着进食,想想都非常辛苦、非常心疼。

       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当地人非常疼爱自家的耕牛,把自家的耕牛视同家庭成员之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生活问题,一是圈舍问题。那时,我们当地经济欠发达,大多数家庭都不富裕,人居条件都不是很理想,但是牛圈问题是各家各户堂主非常关心和高度重视的大事。一般情况下,牛、猪的圈舍是设置在一起的,如果当圈舍数量不够时,还要特别给牛单独盖房,从而保证耕牛夏天不被暴晒冬不会挨冻。耕牛的日常饮食也是一家人的大事。本人从小就负责我们家耕牛的草料,每天起床后就要上山割一大背青草后才上学,下午放学后要么放牛,要么又要上山为牛割草。小时候不懂事,有时玩耍过头,眼见天要黑了,赶快敷衍了事地割点草蓬松地放在背篓里就回家了,其实割的那点草根本不够牛吃。有一次故伎重演被我老爹发现后,对我就是狠狠地一顿臭骂,说“牛没有吃的,你也没有吃的”。从那次后,割草放牛,放牛割草,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从未间断,也从未怠慢。就算遇到特殊天气,比如下大雨、大雪等,大人们要么自己出门割草,要么从猪食中分一部分喂牛,不管以什么方式,总之要确保耕牛不被饿肚子。在农忙季节,当大家都非常忙,没有空闲时间上山割草时,我亲眼看见有的人家还给耕牛喂大米。当然,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确保维持耕牛的体力,另一方面也是主人关心、爱惜耕牛的具体表现。直至上中学住校后,我才结束每天坚持割草放牛这项光荣而又坚决的任务,也是上中学后才真正理解老爹训斥我“牛没有吃的,你也没有吃的”这句话的真切含义。

      中国农村过春节,都有写春联、贴对子的传统习俗,在我们当地除了要在人居住的房子大门上贴对联外,还要在牛、猪等圈舍门上贴上“六畜兴旺”的红色条幅,大年三十和新年初一还要在圈舍旁上香烧纸,祈求各牲畜无病无痛、健康成长,膘肥体壮。

       那时的家乡,人们是生活资料和家庭财富的主要创造者;那时家乡的耕牛,是人们创造生活资料、积累家庭财富最重要的得力助手;那时家乡的我们,彼此坦诚相待、相互尊重、相依相伴、同甘共苦、任劳任怨、各尽其能、踔厉奋进……

微信图片_20220722114404.jpg

视频截图,马儿负重艰难地行走在山路上

                                                                                                                                                        7.22凌晨于六盘水